JAMA发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课题组研究成果

  2017年1月3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课题组研究论文,题为“Geographic Variations and Temporal Trends i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in China,2008-2014”。文章发表后引起新华社、路透社、国际合众社等国际主要媒体关注。

  剖宫产术过度使用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亚洲9国(含中国,选取了3省21家助产机构)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居亚洲之首,自此中国戴上了高剖宫产率的“帽子”,《人民日报》更是以“剖出来的世界第一”警示我国剖宫产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除了WHO调查以外,其他有关中国剖宫产率的研究也均是基于较小规模的抽样调查或局部地区的分娩资料。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出生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均衡,全国剖宫产平均水平究竟怎样、省市县间差异如何、近几年有无变化,这些重要问题均缺乏权威性的研究数据。

  刘建蒙课题组系统分析了出生规模近1亿人口的全国妇幼年报资料,结果显示2008—2014年中国剖宫产率年均升高1.0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4.9%,这一水平略高于美国同期水平(32.2%)但却显著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56.0%),这一科学数据对于中国摘掉世界第一的“帽子”、宏观把握中国剖宫产的现状有重大意义。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区县剖宫产率变化趋势迥异。2008年剖宫产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剖宫产率呈稳步上升趋势,这与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可及性等系列举措相吻合,而2008年剖宫产率处于高位、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国家及地方系列降剖举措相吻合。研究还发现,特大城市剖宫产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且剖宫产率较快下降并未伴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升高,这为其他高剖宫产率地区制定降剖策略与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再者,前述变化趋势对于科学研判全面二孩时代剖宫产率的走势也有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尽管剖宫产率平均水平并非既往研究所报道的如此之高,但不同省份、不同区县剖宫产率差异显著。2014年剖宫产率省间差距为美国州间差距的3.5倍之多。2014年,仍有500多个区县剖宫产率低于20%这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红线(有研究显示,就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而言,低于20%提示剖宫产术可能不能满足医学需求),另一方面有近800个区县高于50%这一明显超出医学需求的黄线。剖宫产术不足与剖宫产率超出医学需求共存的现状,提示国家亟待制定差异化政策,高剖宫产率地区继续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低剖宫产率地区继续提高剖宫产服务的可及性,以缩小剖宫产率差异、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母婴健康。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剖宫产现状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纳入分析的总出生规模近1亿,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陆每一例新生儿。如前所述,这项研究对于“中国摘掉世界第一的‘帽子’,宏观把握中国剖宫产现状、研判剖宫产率未来趋势,制定剖宫产相关政策、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有重大参考价值。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及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项目的资助。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教授(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全国妇幼卫生年报办公室主任和国家卫计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共同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李宏田和罗树生。

  刘建蒙课题组近几年致力于通过开展人群队列研究及妇幼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评价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剖宫产对子代健康的较远期影响,已完成学术论文20余篇。2013年课题组在JAMA发表通讯,提出剖宫产对子代健康影响值得关注;2015年在BMJ刊文,呼吁制定剖宫产相关临床指南时需考虑剖宫产对子代健康的潜在影响。系列论文还发表在Am J Clin Nutr、Int J Obes、BJOG等专业主流杂志。


上一篇:北大校长会见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教授
下一篇:“第十二届华人学者台湾问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Copyright © 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010-51293221
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招生办公室